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25章 炒钢的谎言 (1/2)

第25章 炒钢的谎言 (1/2)

文/大简
长河复生记 | 本章字数:248.36万字 | | 长河复生记txt下载 | 长河复生记手机阅读

从温度上说,炼钢比烧玻璃要容易。炼钢是每个穿越者绕不过去的环节,不妨考虑考虑踏踏实实地炼钢造枪炮。

后世把钢铁按含碳量分成三类:

含碳量小于0.2的叫做纯铁,熔点是1538°c。纯铁很软,订书机的钉子就是纯铁,用指甲就可以掰弯;

含碳量在0.2至2.1的叫做钢,随着碳含量的增加,钢熔点会下降。当含碳量为1时,熔点降为1470c;碳含量为2.1时,熔点为1380c,所以炼钢的炉子必须能达到最低1380°c。含碳量在这个区间内,钢会产生独特的内部结晶,所以钢性能优异,造枪造炮杀人越货最好不过。

含碳量高于2.1的叫做铸铁,熔点最高是1375c,而当含碳量为4.27或更高时,熔点降为1148c。铸铁的结晶和钢完全是两回事。铸铁硬而脆,不适合做武器。经常有故事说一家人要分离,老人拿出家里的铸铁锅,一块石头下去就把铸铁打破成几块,然后兄弟几个一人一块,几百年后同一家族就分成了锅沿、锅邦、锅底几个分支――可见铸铁有多脆!

木炭燃烧的温度,在供氧充分的情况下,只能达到1000c到1100c,如果加上特别设计的保温炉子,最高极限就是1200c。所以木炭炉子不管怎么折腾,炼出来的只能是铸铁。

想升高温度,就必须使用煤炭、燃气等能量密度大的燃料。

遗憾的是,中国的煤含硫量太高,不管是直接炼铁,还是炼成焦再炼铁,都会导致铁中的含硫量增加,造成热脆性――看上去红红软软的铁块,一锤子下去就象玻璃一样碎成渣渣了,根本就是废铁。

煤炭的脱硫技术太复杂,复杂到孙一根本看不懂。所以孙一只能转而求其次,先炼铸铁,再想办法把铸铁变成钢。

传说中,把铸铁变成钢有三种办法:炒钢、灌钢、百炼钢。

炒钢在后世被许多人追捧,比如某文对炒钢的介绍:“炒钢是将生铁加热到1150~1200c以上时,在熔池中搅拌,使其中所含的碳氧化,氧化完全则成为熟铁或低碳钢;在脱碳不完全时终止炒炼而得到的是中碳钢或高碳钢,然后出炉锻打成器。中国汉代炒钢技术的发明,是炼钢史上的一次革命,比欧洲早1多年。”

多么伟大的发明!

只要在1150~1200c以上的熔池中搅拌就能得到低碳钢、中碳钢、高碳钢!

叫宝钢、鞍钢的专家情何以堪!明朝人露天挖个池子就能解决的事,被他们搞得那么复杂!

叫1958年大炼钢铁的所有人情何以堪!明朝人露天挖个池子就能解决的事,新中国几亿人都想不到!

――逻辑很残酷,炒钢和宝钢,只能有一个是对的,剩下的另一个就是骗人的。

哪个钢在骗人,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!

宣扬炒钢法的人,无知、无畏且无耻!

1150~1200c,你再搅拌也是铸铁!――无知。

追捧“炒钢法”的人公认对炒钢介绍最详细的是明朝的《天工开物》,并有插图为证。

实际上,《天工开物》原文中根本没有“炒钢”的字样,文字描述和插图画的都是造“熟铁”!

铁分生熟,是东方特有的分类。《天工开物》记载“凡铁分生、熟,出炉未炒则生,既炒则熟”,然后详细平实地介绍了“炒熟铁”的办法:在炉口直接凝固得到的铁锭是生铁,用柳木棍搅拌一下、同时撒入干的污泥粉,再凝固的铁锭就是熟铁。

古代的“生铁”实际上是“白口铸铁”,这点是没有任何异议的。

古代的“熟铁”,其实还是铸铁!

“白口铸铁”在熔池内用柳木棍搅拌――混入柳木棍的碳,再撒入泥粉――混入泥巴中的硅,硅有助于碳以石墨的形态存在,形成的“熟铁”,其实就是增加了韧性的“石墨铸铁”。

由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字典上“熟铁”一词的定义变成了“熟铁是含碳量小于0.02的铁合金碳钢,又称纯铁”,所以就有含碳量大于2的生铁经“搅拌”变成含碳量小于0.2的纯铁,所以搅拌一半当然就是含碳量在此之间的钢,这种匪夷所思的逻辑。――很无畏地偷换了熟铁的概念。

于是有人就发明了“炒钢法”,然后不容质疑地鼓吹。――非常非常无耻。

事实上,查阅任何一本古书,都没有“炒钢”两个字。“炒钢”这个词,也是后世“发明”的。

灌钢,又叫团钢,其过程是把古代的“生铁”和“熟铁”混在一起,古人称之为钢。

――两种铸铁,你再怎么混和,得到只能是铸铁!

北宋,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中明确指出:

“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,用柔铁屈盘之,乃以生铁陷其间,泥封炼之,锻令相入,谓之“团钢”,亦谓之“灌钢”。此乃伪钢耳,暂假生铁以为坚,二三炼则生铁自熟,仍是柔铁。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,盖未识真钢耳。”

翻译成白话就是:

“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,是先把柔铁弯曲盘卷起来,又将生铁陷入其中,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,炼好后再加锻打,使柔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,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“团钢”,也叫“灌钢”。这其实是一种假钢,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硬度,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,生铁自然变熟,则得到的还是柔铁。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,兴许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钢。”

里面有关键的描述:灌钢在二三次加热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第24章 玻璃的神话章节列表下一页:第26章 明朝的机械水平(1/2)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