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四章 临别寄语 (3/3)

第四章 临别寄语 (3/3)

文/马木东
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| 本章字数:376.99万字 | |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txt下载 |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手机阅读
的话,秦进虽然也是觉得侄子越发懂事,但是秦谊这个要求也是有些不切实际。

社会的发展并不一直向前,偶尔还会发生一些倒退,譬如东汉的商品经济竟然比西汉要差,到了原平这种边疆地区那就更落后了,以物易物都是平常。

秦进带来的财物很大一批都是布帛这种比钱还好用的硬通货,再让秦进把这些东西拉回原平,估计他也老不愿意,还不如留给秦谊用呢。

“叔父我明白了,您把那几个小的留下来吧,我让他们跟着我也在雒阳长长见识,可比待在原平那种小地方容易有出息。如果有什么大人物能够看上他们哥几个,说不准也是我们秦家的机会!”

借助秦宜禄的记忆,秦谊也是很快发现自己刚才这个要求有些过分,转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,想要把陪着秦进过来的几个年轻的秦家人留下来。

说实话,秦谊的这些亲戚水平都很一般,他秦谊已经是秦家村最优秀的人物,当然这也和他的族长爷爷有着莫大的关系。但是这些老秦家的人胜在知根知底忠实可靠,诛三族杀不到他们,但是诛九族他们一个都跑不掉。

“行!没问题,你大父其实也有这个意思,就是怕你新婚燕尔不太习惯和这些小毛头在一起,本来是想再过几年把这些家伙送到雒阳来的!”对于秦谊的这个要求,秦进也是马上便同意下来。

“还有一件事,伯父临死前告诉我,这大汉王朝马上要乱,让咱们早点儿准备。不说在这场变乱之中成就大事,至少也别被祸事给波及!”

“大哥真是这样说的?”当听了秦谊的话之后,秦进也是大惊。

作为秦家村上一代最杰出的青年,秦升给几个弟弟留下的印象那可是非常好,又在大汉王朝的中央做了几年郎官,肯定知道一些高层的秘辛,拥有内幕消息的聪明人,当然更容易分析出时局的发展来。

只是平日里秦进和秦升也是有些书信往来,但从来也没听大哥提起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题来,所以一时间也是失了方寸。秦进就没想过他那个一向老实胆小的侄子,居然在这种问题上欺骗自己。

“这种话哪能够写在信中,都是白纸黑字的证据!”然后对四叔的惊讶,秦谊也是嗤之以鼻。

“那我们家该怎么办?你伯父有说过什么吗?”

“伯父让我转告给大父,咱们老秦家首要的任务是自保,高筑墙、广积粮就可以了!”

朱升献给朱元璋的九字决实在通俗易懂简单上口,秦谊把最后那句“缓称王”这么一条明显不符合实际的话删掉说出来之后,秦进马上也是明白了。

这封建王朝,每朝每代可都是以粮为纲,其实就在前几年并州被鲜卑肆掠的时候,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事情,秦家就一直在屯粮。这些事情其实秦进和秦升的信中都提起过,既然大哥还在那里强调“广积粮”,那就是自家之前做得还不够,秦进已经决定回家后好好和老爹谈谈,把家中能换粮的东西全换成粮食,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错的。

至于高筑墙,那就更好理解了。想当年武安君李牧在雁门打匈奴的时候,一开始军力不强打不过匈奴,也是采取了筑墙自守的策略,等到积累起了强大的兵力之后李牧才秀了一波操作,一战削了十万匈奴人头。

虽然李牧这一战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犯边,但武安君到现在都死了四百多年了,此后雁门郡可是没少再和匈奴、鲜卑们开片。虽然大汉有着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的高光时刻,但也又被人堵到长安城下的艰难时刻。

为了防范匈奴和鲜卑强盗,雁门甚至并州这边的大户全都把家修成坞堡样式,专门用来对付攻坚能力不强的游牧强盗。秦家的坞堡算起来也差不多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,这么多年一直在翻新,虽然比不上那些关内坚城,但是游牧民族想要打下来也只能靠长期围困。要不然秦家也不会准备那么多的粮食,就是为了预防被人围困的。

既然大哥说天下将乱,那么过来攻打秦家坞堡的可就不只是塞外强盗们了,还有那些流民仇家之类的人物,这伙人可是会制造攻城器具的,可不得再把坞堡加固一番嘛!

对于秦谊假托秦升提出来的六字决,秦进马上便听到了心中,甚至连初步的一些打算都想好了。

“那你准备把谁留下来?”秦进也是迅速转移到了另外一个话题上。

“我想把秦丑、秦寿和秦明留下来!杜家那边我找找杜婵,看看能不能把杜忠留下来!”想了片刻,秦谊也是最终决定下了自己的人选。

之所以和自己这个便宜叔叔说这么一段话,也是秦谊为自己谋后路。时代的弄潮儿不是那么好当的,稍不注意便可能淹死在时代的大潮之中。

秦谊也不敢确定自己这个穿越者能混成什么样子,如果实在混不下去,就得跑回原平老家的坞堡里面躲避乱世了,可不得把墙给修高点儿。

——我是狡兔三窟的分界线——

“升洞察时局,阴告其父曰:‘天下将乱,宜高筑墙广积粮,以观时变!’秦氏由此大兴。”——《季汉书·诸秦列传》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三章 结交庞舒(3/3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